点击上方蓝字关注我们
风雨同舟:七十年的传承与印记
在杭州市第七人民医院即将迎来建院70周年之际,我们特别推出系列专栏,回顾那些年,那些事,那些人。今天,让我们一起走进七院的历史长廊,回望那些共经风雨的日子,以及那些代代传承的精神卫生工作者的动人故事。
等级医院评审的杭七岁月
徐天涯
我在杭七院工作的时光中,医院经历了深刻的变革与成长,有太多印象深刻的事情,其中全院上下一心,备战三甲复评的经历至今历历在目。最终我们高分通过复评,并得到了检查组的充分肯定,凝聚着全院职工太多的智慧与汗水。
统一认识,责任到人。当时,医院高度重视等级医院评审工作,列入了近两年重点工作目标。我和班子成员组织召开各个层面的动员大会,签订责任书,统一认识,明确分工。以“规范制度,提升内涵,重视学科,突出特色,努力提高综合服务实力”为重点,剖析问题及不足,对具体工作进行全面布置,逐项纠偏整改。大家当时都卯着一股劲,我们要比评审标准更高的要求来推进各项工作,体现杭七院的内涵和品质。
医疗质量,稳扎稳打。作为医院重点工作,医疗质量是重中之重,除了夯实院、科二级质量管理体系外,每周分管院长带领医务科等相关部门加强督查,对科室医疗核心制度、三级查房质量、“四合理”、院感、早交班、疑难病人讨论等重点环节进行检查和考核。医院班子成员也坚持个月一次的院长行政查房制,深入一线,主动把握临床动态,及时整改问题。同时,加强岗位练兵,以大学习、大比武为抓手,加强全员三基三严、应知内科、急诊、法律法规等知识培训,强化医师定期考核,整体医疗能力得到极大提升。
应急协同,训练有素。考虑到对突发事件的应急处置是医院薄弱环节,在提升团队协作,行政效能方面,我提出以应急能力提升为主线,串联部门高效协同。我组织各职能科室对应急预案重新修订,化繁为简,梳理成简洁易懂的流程图形式。以培训为基础,重点加强各类预案的演练,并根据演练再对预案进行完善。医院相继组织了应急知识考试、比武,开展消防、停电故障、电梯故常、设备故障以及群体食物中毒等多场演练,提高了各部门协同整体应急能力。2011年被省卫生厅授予“浙江省卫生应急工作先进单位”荣誉称号。
资料完备,台账整齐。当时的评审很大一块是台账检查,面对前期有些部门资料整理不够仔细的问题,我专门召开会议,明确提出台账准备同样也要高标准严要求,要确保所有记录详实、规范,做到统一模版,格式整齐。资料就像人的穿着,一支训练有素的队伍一定是军容整齐,军姿矫健的形象。不达标的台账又推到重新准备,后来,职能科室都能自觉做好并做到位。
每当夜幕降临,大家都还在辛勤工作,我总是会来到病房,问候一声,鼓励一句,虽然满眼心疼,但也为大家齐心协力的拼搏而欣慰。
那几年,类似于三甲评审的事例还有很多。医院在落实基层党建责任制中,以“三甲复评”为抓手,凝心聚力,团结一致,艰苦奋斗,提升了医院的综合能力和医患满意度。见证这些进步与成长,我深感自豪与满足。这些成就离不开全体医护人员的辛勤付出与共同努力,也离不开各级领导的关心与支持。展望未来,希望杭七院各项事业越来越繁荣,职工越来越幸福。
我与杭州市心理卫生工作的“温暖之旅”
赵国秋
我一直有一个梦想——让杭州成为一座心灵温暖的城市。1999年,时任杭七院院长的我,向市委、市政府提交了一份关于“重视市民心理卫生”的提案。没曾想这份提案得到市委、市政府的重视及回应,决定成立杭州市心理卫生工作办公室,并挂靠在我们杭七院。那一刻,我知道,我们正站在一个心理卫生工作全新的起点上。
那年的12月,我们与浙江省级机关幼儿园合作,建立了儿童心理辅导中心,看着那些孩子们在专业的辅导下渐渐绽放笑容,我深感欣慰。同时,我们还与中国人民解放军83012部队签订了军民共建协议,成立了“军人辅导站”,并与浙江省第二女子监狱、杭州市西郊监狱建立了合作关系,定期对特殊人群进行心理辅导。每一次的合作,都让我更加坚信,心理卫生工作对于社会的和谐与稳定至关重要。
随着时间的推移,我们的工作逐渐覆盖了杭州市所辖的七个区,各个社区、居委会都建立了心理卫生服务点,惠及了180余万人口。不仅仅是普通市民,市、区(县)机关的公务员、教育系统的师生、武警系统的官兵等各个行业的人群,也都开始或已经接受了心理卫生知识的学习和培训。
为了让更多人了解心理卫生的重要性,我们利用世界卫生日、世界精神卫生日等节日,在各大媒体上开展心理卫生知识的专题宣传。2004年5月25日,我们成功成立了“杭州心理危机研究与干预中心”,这是中国继北京之后的第二个危机干预中心,那一刻,我为自己是杭州心理卫生工作的一员而自豪。
我们的工作逐渐形成了独特的“杭州模式”,这一模式不仅得到了国内同行的认可,还在全国第二次精神卫生工作会议、全国心理卫生第三届学术大会等国际性会议上作为先进典型进行交流。在2001年的全国心理卫生第三届学术大会上,我们的“杭州模式”更是被同行誉为典范,并向全国推广。
那些年,我们承办了全国精神分裂症学术会、全国第五届青少年心理卫生学术年会等多个全国性的学术会议和培训班,每一次的承办,都是对我们工作的肯定和鼓励。2001年,我带队到北京参加了第三届泛亚太地区国际心理卫生大会,并在大会上作了专题发言,那一刻,我感受到了“杭州模式”在国际上的影响力。
岁月如梭,转眼间,我已经在这条道路上走了很远。2004年,我和同事们因为在精神分裂症回归社会方面的杰出贡献,被中华精神科学会授予了“2003年度精神分裂症回归社会杰出贡献奖”。这份荣誉,不仅是对我个人的肯定,更是对我们整个团队、对杭州心理卫生工作的肯定。
如今,当我走在杭州的街头巷尾,看到那些曾经接受过我们帮助的人们脸上洋溢着幸福的笑容,我知道,我们所有的努力都是值得的。我将继续为杭州的心理卫生事业贡献自己的力量,让这座城市成为一座真正的“心灵家园”。
文中图片部分为原创
未经允许不得随意转载使用
素材来源:建院70周年筹备组
编辑:B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