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上方蓝字关注我们
风雨同舟:七十年的传承与印记
在杭州市第七人民医院即将迎来建院70周年之际,我们特别推出系列专栏,回顾那些年,那些事,那些人。今天,让我们一起走进七院的历史长廊,回望那些共经风雨的日子,以及那些代代传承的精神卫生工作者的动人故事。
我的卫训班岁月
石惠珍
1971年,对我来说,是一个意义非凡的年份。那年,我恰好十七岁,正值青春年少,对世事还充满了懵懂与好奇。而那时的七院,还被称为精神病医院,正经历着动乱后的重建与挑战。我刚从初中毕业,对未来并没有太多的规划,也不太清楚医护人员的具体职责。当接到学校的通知时,我和其他十九位同学一起,带着对医学的热爱和憧憬,走进了七院,成为了卫训一班的学员。这是我们人生中的一个重要转折点。
卫训班的生活并不容易。那时的医院条件十分简陋,没有专门的教室和教材,甚至连课桌椅都是临时借用的。但这些困难并没有让我们退缩。在沈慕慈院长和赵文国老师的带领下,我们齐心协力,克服了一个又一个的难题。
我清晰地记得,沈院长给我们上课时总是面带微笑,那略带磁性的声音总能让我们迅速安静下来,沉浸在学习的氛围中。戴梓寿主任则常常穿着敞开的白大褂,站着给我们授课,他那洒脱不羁的形象深深地烙印在我的记忆里。还有钟杏生医生,他会用借来的人体骨架给我们上解剖课;朱志林医生则会用狗来做解剖实验……每一位老师都用自己的独特方式,向我们传授医学知识和医德。
卫训班的两年时间虽然短暂,但那段经历却为我打下了坚实的医学基础,也让我更加坚定了扎根医院的决心。在那里,我学会了敬业和严谨;在那里,我深刻感受到了前辈们的厚德与奉献。那段岁月,成为了我人生中一段宝贵的回忆。
(口述整理)
厚德与奉献的传承
石惠珍
在七院的日子里,我深深地感受到了厚德与奉献的力量。这种力量不仅体现在医护人员的身上,也渗透在医院的每一个角落。
我的入党介绍人之一是童以清医生。童以清医生是老党员、离休干部。我在门诊曾和他一个科室共事,童医生就诊时总是面带微笑,说话声音不急不缓,耐心倾听家属对病情的描述,受到家属的好评,他因此常常被拖班却毫不计较。工作认真,一丝不苟,是老一辈的对工作态度的真实写照。
当时赵文国老师为了带教卫训一班和二班,倾注了大量的心血和业余时间,即使没有额外报酬,所有的授课老师都是认真备课与带教,那种不计较个人得失,无偿奉献的精神,让我深深地感到敬佩,现在看来这种精神更是难能可贵,这就是七院人的胸怀!
在七院,这样的例子还有很多很多。老工人唐佳才师傅就是其中的一位。他工作经验丰富、认真负责、为人低调、勤勤恳恳。他常常教导我们如何与病人相处、如何处理突发事件,他的言传身教让我们受益匪浅。
厚德与奉献是七院的精神支柱也是我们医护人员的行为准则。在未来的日子里我们将继续传承这种精神为更多的患者带去健康和希望。
(口述整理)
文中图片部分为原创
未经允许不得随意转载使用
素材来源:建院70周年筹备组
编辑:B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