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上方蓝字关注我们
风雨同舟:七十年的传承与印记
在杭州市第七人民医院即将迎来建院70周年之际,我们特别推出系列专栏,回顾那些年,那些事,那些人。今天,让我们一起走进七院的历史长廊,回望那些共经风雨的日子,以及那些代代传承的精神卫生工作者的动人故事。
不求轰轰烈烈,只愿竭尽所能
韩宝淦
高中毕业后,我踏上了参军的征程。退役后,我被分配到杭州市精神病医院,开启了我的医护生涯。1968年4月,我正式成为医院的一员,工号99,这意味着当时我们的团队还不足百人。如今回想起来,我也算是七院发展历程中的一位老前辈了。
那之后的十年,社会动荡不安,我们不仅要承担繁重的护理工作,还要肩负工人的职责。虽然工作很辛苦,但学习的热情很浓烈。1978年,卫生系统推出了夜大学习的政策,我毫不犹豫地报了名,深知这是一个来之不易的学习机会,于是我开始了白天上班、晚上上课的充实生活。这四年的坚持让我的专业水平得到了显著的提升。
1992年,我被派到温州市第二人民医院挂职。那一年的温州,正值改革开放后的蓬勃发展期,医院也在营商环境的影响下进行了大刀阔斧的改革。挂职的那段时间里,我全身心投入到医院的改革工作中,学习了医疗服务价格改革,支持医生多点执业等新政策,同时我更加深切地感受到医疗改革的大趋势,我们七院也需要积极应对,找到自己业务发展的突破口。
回想起那些年,从军人到医者,我走过的每一步都充满了挑战与收获。夜大的学习经历让我在专业上取得了突破,而医院的工作则锻炼了我的实践能力。在温州挂职的经历开阔了视野,种下了改革的火种,为日后的主动作为,与时俱进谋发展奠定了基础。我始终坚信,不求轰轰烈烈,只愿竭尽所能,为患者和医院做出实实在在的贡献。
(口述整理)
谨记医生的责任与使命
钱惠忠
我院是省内较早开展精神司法鉴定医院之一,鉴定工作从无到有,我有幸成为肩负起这项重任的七院人之一。在众多的鉴定案例中,有一个名字,我至今难以忘怀——那是一位来自良渚的年轻大学生。他,一个风华正茂的学子,却深陷情感的漩涡,三次波折的婚姻经历在他的生命中刻下了不可磨灭的印记。没发病时,他是个聪明、能干的人,身边的人都对他寄予了厚望。但命运的捉弄,却让他患上了精神疾病。
当我接手这个案例时,患者的父亲已是深深的无奈与绝望。他告诉我,他们已经辗转多家医院,得到的诊断都是精神分裂症。这位父亲认为他没有康复的希望,想将他长期留在医院,这让我觉得非常可惜。
我立刻找到了负责这位患者的医生,详细询问了病情和用药情况,我越来越对诊断存疑。通过对患者详细的问诊,反复梳理病历资料,我发现他的症状更符合双相情感障碍的特征,他完全有希望获得很好的预后,并且能够重新融入社会,对此我坚定地给出了自己的鉴定判断。
在他离开医院时,我特意嘱咐他,无论将来遇到哪位医生,都要强调自己这次鉴定后的诊断。我希望,至少这样能为他未来的治疗之路,投下一缕希望的曙光。
经过这个案例,我更加深刻地体会到作为一名司法鉴定医生的责任与使命。我们手中的笔,有时候会牵动着患者的命运,因此我们必须慎之又慎,守护好每一份公正与良知。
(口述整理)
文中图片部分为原创
未经允许不得随意转载使用
素材来源:建院70周年筹备组
编辑:B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