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上方蓝字关注我们
上班一周了,还有不少人没有从假期的疲惫感中缓和过来。
小时候我们都兴奋地期盼春节,那时的快乐很简单,也很容易感到快乐。可随着年岁渐长,回家的感受变了:过年跟过劳动节似的,不仅有体力上的透支,还有精神上的内耗。
工作怎么样?有对象了吗?什么时候生孩子?房子买了吗?年终奖发了吗?不仅要面对七大姑八大姨的催婚、应对朋友同学的攀比尬聊还有无止尽的琐碎杂事,春节成为了情绪爆发的高峰期,而且后劲十足。
情绪稳定,是成年人必备的素养。那么,我们面对假期、节后各种情绪问题,该如何“对症下药”呢?
结婚8年逢年就被催生
33岁公务员接受抑郁治疗
33岁的理理(化名)看上去很疲惫。原本大年初七从贵州老家回杭的计划,她和丈夫提前了两天。没有经历过被催婚,却惨遭“被催生”,一年更比一年烦。
理理的故事很励志。她出生在山区,用成绩改变了命运,考进了重点大学,又保了研,在杭州成为了一名公务员,和相恋多年的男友顺利结婚。结婚8年,她的肚子迟迟没有动静。家人甚至劝他们去“瞧瞧病”。
今年春节前夕,家中添丁,她又多了一个小侄子,婆婆实在没忍住,数落了她几句,“工作再好有什么用,连个娃娃都生不出!”
理理很受伤,却没能反驳。在公婆家待了两天,只要看到有亲戚聚在一起,她就离得远远的,又总觉得他们在背后议论自己。原本以为回了娘家会好一点,父母的唠叨也没有断过。“你一个公务员能有什么压力,别那么忙,照顾好家庭才最重要。”“你这么拼难道还想升迁呀,别想了,踏踏实实过好日子。”“抗战都胜利了,你连孩子还没生出来。”……
面对父母,理理理直气壮:“生孩子是我们自己的事情,要不要生,什么时候生,我们都会自己决定。现在时机不成熟,自然不会考虑。”这些解释在父母根深蒂固的传统思维里是苍白无力的。时间一长,理理也懒得解释,“记忆中的家已经消失了。”
她开始失眠、焦虑,最终被诊断为“混合性焦虑抑郁障碍”,她即将面对的是少量的药物治疗和定期的心理咨询。
遇长辈干涉选择怎么办
注重隐私巧妙化解尴尬
无独有偶。年后返工,不少人会因为情绪问题寻找心理帮助,也许没有理理这么严重,但是情绪低落甚至焦虑,的的确确存在。
浙大精中(杭州七院)抑郁障碍科主任谭忠林解释,当自我与外界出现意识冲突,我们又对自我有着强烈的不确定,就会出现情绪动荡。
解决这个问题,需要从两方面着手。一方面是家长的意识更新。“我们现在很多习惯性的看法非常过时,也很僵化。”谭忠林提出灵魂拷问,所谓“男大当婚、女大当嫁”的“大”是几岁?“三十而立”出现的那个时代平均寿命是几岁?“千万不要用老旧的思想去要求子女,反而容易引爆家庭矛盾。”
家,本是一个能让孩子感到安全、信任、放松的港湾。当在外面抵抗工作和学习压力时,他们只想回家,卸下面具和盔甲,回到最真实的状态。当家庭角色也需要“讨好”的演技时,那就是拉开了彼此的距离。“父母表达爱的方式就是尊重子女,给他们选择的自由,尊重他们的选择。”
另一方面是自我的认知和坚定。“如果我们能笃定自己本来的人生步调和路径,便能感到安定宁静。”谭忠林说。无论是怎样的关系,都需要确定边界,并且尊重边界。做好自己的事,不干涉别人的事,做到便是成长的表现。面对这些絮叨,我们可以委婉些:“谢谢关心。”我们也可以直言:“这是个人隐私。”当然也可以巧妙地回答:“正在考虑中。”谭忠林表示,每个人都需要学会恰当的表达,往往能化解尴尬和矛盾。
回乡度假回城市“宿醉”
节后综合征就是“不想上班”
大年三十前一天,她就回到了老家,开始了“度假”模式。除了和朋友约饭逛街唱K之外,就是在家中待着。
为了避开亲戚的各种“催”,让自己耳根清净,她很少串门,每天睡到日上三竿直接吃午饭,晒晒太阳、遛遛狗,睡个午觉又到了晚饭时间,刷手机不到半夜绝对不睡。回家头几天,父母欢喜得很,可是越到后面,妈妈的嫌弃和爸爸的叹气越来越多。
文文倒是自得其乐,左耳进右耳出,依然我行我素,怎么高兴怎么来。
可是当回到杭州,回到工作岗位的时候,深深的疲惫感席卷而来:无精打采、无趣乏味,就想躺着什么都不干。“这种感觉就像‘宿醉’。”她也会纳闷:我明明什么都没干,怎么会觉得这么累啊。“上班前一天,我调整生物钟,早早就躺下了,结果竟然失眠了。”
很多“文文”都有强烈的“不想上班”的念头:人在公司坐,魂在床上躺。面对工作,浑浑噩噩,忙碌一整天也找不到正常的状态。事实上,如果假期活动太多或者太过放松,睡眠紊乱、进食不规律、过分饮酒、过于兴奋、休息不足,就会容易在假期结束后出现“节后综合征”,影响正常的工作、学习、生活节律。
上班前需要“热身”
调节生物钟之外还要减少工作量
“萎靡不振”的状态持续多久?应该如何调整,快速进入工作状态呢?
针对大家关心的几个问题,谭忠林建议,大家最先需要做的事情就是放轻松,恢复平和。任何情绪的起伏最终会回到一个原始点,接受现状。“我们的身体已经进入了职场,精神可以迟缓点,就像所有比赛都需要赛前热身,我们就给自己几天时间适应一下。”
节后综合征最明显的表现就是不想早起床、疲惫、萎靡不振。谭忠林建议,这需要适当调节睡眠时间。“假期晚睡晚起,打破了上班时的作息规律,可一旦重新工作后,容易出现疲惫、精神萎靡的情况。这时就需要生物钟上的调整,如通过一周的时间每天早睡半个小时、早起半个小时逐渐过渡,午间再打个盹儿。另外,通过戒夜宵、增加‘下午茶’等方式,改变饮食规律,配合适当的运动来辅助调节。”
在越来越卷的职场中,很多人都想一蹴而就,以最快的速度进入状态,往往欲速则不达,静不下心,注意力不集中。谭忠林建议,在调整期间可以先减少工作量,或者先选择一些简单、擅长的工作下手,这样可以从中获得小的成就感,逐渐地进入到工作状态中。没必要太苛刻自己,让自己立刻投入到工作中,要给自己一个适应紧张工作的过程。还有最重要的一点是,上班后,很多人都会相互祝福,和同事聊聊工作之外开心的事情,同时也会吐槽马上开始工作,自己面对紧张的工作就会产生焦虑、烦躁的情绪,相互交流,相互勉励,不急于强行进入工作模式,而把重心放在对工作环境和人际关系的适应上。
文中图片来源网络
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素材来源:钱江晚报、抑郁障碍科(精神六科)
编辑:B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