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上方蓝字关注我们
由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精神卫生中心(杭州市第七人民医院)与浙江大学脑科学和脑医学学院共同发起举办的“求是精神医学大讲坛” 第十五期,也是今年最后一期,于12月26日19:00线上相见。这次,我们共同关注“成瘾机制与干预”。
本次大讲堂由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精神卫生中心(杭州市第七人民医院)副院长郭万军教授和北京大学医学部的时杰教授主持。
郭万军在开场致辞中介绍了“求是精神医学大讲坛”系列讲座,并表示这是一个非常优秀的脑科学研究人员的交流平台,也期待更多相关领域的专家学者参与到系列学术活动中来,就神经精神疾病临床和研究相关领域最新研究进展、热门话题进行深度讨论,分享研究经验及科研成果,助力脑科学的发展。本期为第十五期,这一期的主题是“成瘾机制与干预”。并对线上观会人员表示欢迎。接着向与会者介绍了时杰教授。
随后,时杰教授的开场致词介绍到目前全球毒品滥用的人数超过2亿,成瘾的种类越来越多,成瘾机制的研究取得了一定进展,但总体来说还是有限,未来可以开展更多的研究。
本期求是精神医学大讲堂邀请到了行业内的知名学者,来自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邵逸夫医院的廖艳辉教授和浙大精中(杭州七院)的汪永光教授,围绕成瘾的机制与临床干预相关主题。
在专家讲座环节,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邵逸夫医院的廖艳辉教授分享了“成瘾的神经影像机制与临床干预”。
廖教授先介绍了成瘾的概念。成瘾的临床表现,对神经认知功能损害。治疗难点,复发率高,提出预防复发是成瘾治疗的关键。心理治疗是预防复发的重点。最后分享了自身团队的研究成果:氯胺酮成瘾患者的脑皮层厚度变化,脑功能改变。脑结构改变存在剂量-效应关系。氯胺酮成瘾者谷氨酸代谢物水平增高,存在以前额叶改变为主的特征。线索诱发任务下脑功能活动改变,预测渴求情况。尼古丁成瘾患者,长期吸烟患者表现镇痛作用。长期吸烟者额顶网络异常。电子烟使用情况发现中小学生尝试使用电子烟的比例超过传统烟草。电子烟成瘾网络转换与渴求分数负相关。心理治疗是最常用的方法,认知行为疗法(CBT)治疗应用最多,主要通过认知心理重构和行为矫正。数字化治疗,不受环境等影响,更容易实现。课题组一项基于CBT的线上心理干预戒烟,26周戒烟率达到6.5%。正念疗法改善情绪,提高自我控制等,基于正念理论,提出“STOP”成瘾的正念干预方法。
随后,浙大精中(杭州七院)的汪永光教授带来了“甲基苯丙胺心理渴求评估与矫治”的报告。
汪永光教授首先介绍了渴求三个方面的要素:1)首先是被意识所觉知的;2)其次是觉知的内容是与使用某种物质或实施某个行为相关的;3)最后是一种主观欲望。渴求的状态也会伴随着生理的变化。渴求的人会出现与戒断症状无关的流口水、出汗增多、心跳加速、呼吸加快,甚至血压上升等表现。渴求评估包括直接自我报告评估和间接生理评估,大多数间接生理评估都采用线索诱发实验范式。
基于传统诱发模式的局限性,近年来虚拟现实(Virtual Reality,VR)技术开始被广泛应用于药物成瘾评估研究领域。在虚拟现实环境下,药物线索模型能够激发更强劲、更可靠的生理反应。我们选择脑电进行探索,在脑的微状态、出现频率的变化趋势,成瘾组和健康对照组相反。多参数甲基苯丙胺渴求评估系统通过虚拟现实技术,结合沉浸式影音环境使成瘾人员暴露在与吸食毒品经历类似的场景中,诱发成瘾人员对毒品的渴求。基于此,在原先虚拟现实甲基苯丙胺线索诱发模型的基础上,建立一整套相应的对抗性条件化作用的干预程序。期望该方法能够对顽固的“线索诱发渴求”有一定疗效。
最后,会议的讨论互动环节由郭万军教授主持,特邀嘉宾为浙江大学心理与行为科学系的胡玉正教授,浙大精中(杭州七院)孙继军教授,和廖艳辉教授、汪永光教授一起进行了线上讨论。
郭万军
胡教授,在神经影像在心理学及脑疾病中的应用及成瘾领域有很多深入的研究。刚才廖教授的讲课内容也是神经影像领域,请结合廖艳辉教授的报告进行发言讨论。
胡玉正
廖教授的研究涉及不同成瘾物质,氯胺酮、烟草成瘾的影像学机制,不同成瘾物质有没有共同的影像学、神经通路的改变?讲座中提到的微信戒烟,警示与提醒具体怎么进行的?
多种成瘾物质的脑影像学有一些共同特征,比如前额叶的改变,希望未来发现更多的生物标志物。警示与提醒是用了霍普金斯的警示方案。微信戒烟,我们采用的线上CBT方法。戒烟的准备到戒烟日有一整套CBT,选择某一天停止吸烟,戒烟核心的原因。以及帮助缓解压力,做放松训练等。
廖艳辉
郭万军
请孙继军主任从临床医生的角度,讨论两位讲者的报告对临床医生的启发。
两位讲者的报告,给成瘾的治疗带来一些正面的消息。廖教授是从机制上进行阐述,汪博士从VR对成瘾患者渴求进行评估和矫治。临床上,现在比如笑气成瘾,青少年网络成瘾,如何解决渴求,增加患者戒断动机,VR是比较好的方法。基础研究为临床提供了思路,但临床上实际操作可能比较困难,比如部分药物阿坎酸疗效不能满足,部分患者治疗意愿不强。解决渴求,增强动机是临床的重点。请问汪教授VR如何应用于临床评估与矫治渴求?
孙继军
目前VR场景主要是针对甲基苯丙胺成瘾,酒精、烟草等成瘾物质相对容易构建模型,行为成瘾个性化程度比较多。应用于临床的难点主要是数据的分析。干预上心理渴求,一是动机水平,第二是认知评价。有些人能意识到成瘾的危害,但是对疾病认知并不全面,效果会打折扣。治疗的动机是最基本的,设备研发后期在行为成瘾可以进行探索。
汪永光
郭万军
行为成瘾评估的范式相对物质成瘾的范式构建有难度,胡玉正教授在行为成瘾如游戏障碍也有深入的研究,能否分享一些观点?
汪永光教授分享了VR技术,VR可以融入前沿的技术。Pica技术可以设置相应的情境,治疗者带入可以激活自我的系统,有效更改认知。对于青少年网络成瘾,可以设置一些脚本,比如玩游戏引起成绩下降画面。根据人加工信息的特征,如果把自己的形象带入,可以更改信念和认知,可以创作一些正面的脚本,不仅仅是负面的后果,更进一步改变人的行为和信仰,可以应用的成瘾治疗方案。
胡玉正
最后,郭万军教授对本次大会进行总结,表示本场讲坛各位专家都带来了精彩的发言,对本次的主题也进行了深入的探讨,收获颇丰。求是大讲坛是一个为临床医生、脑科学专家搭建沟通桥梁的大平台。自开播以来,已连续两年,累积十五期。未来我们将继续积极推动医生与脑科学专家一起探讨神经精神疾病的临床与研究新进展。为广大的脑科学研究者,尤其是青年学者,提供帮助和支持。
如果你是“精卫”人,如果你想学习更多精神医学知识、探索脑科学秘密,2024,欢迎加入我们,继续关注 求是精神医学大讲坛 !
文中图片均为原创
未经允许不得随意转载使用
素材来源:求是精神医学大讲坛会务组(胡楠楠)
编辑:B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