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上方蓝字关注我们
中青年临床科研学术沙龙
为医院临床医护人员、专职科研人员和在校研究生提供思想交流与合作联络的平台,通过专业交叉,扩大医护和科研人员的知识广度,促使大家有效发现、分析与转化临床问题,通过这一平台交流、讨论相关问题,提供快速产生科研项目、高效率开展科室交叉合作的平台,活跃医院的学术气氛。浙大精中(杭州七院)正式推出“中青年临床科研学术沙龙”。
6月29日,第二期中青年临床科研学术沙龙顺利召开。邀请了林景峰博士讲解“临床实践中的生信大数据分析的运用“,以及余华博士分享“首发未用药精神分裂症患者补体系统研究”的研究结果。
精神一科的林景峰博士为大家分享医学研究中的方法学实践,包括Meta分析、生信分析和临床大数据分析。并强调希望通过这次演讲,能够帮助大家快速出科研论文,提高大家的研究水平。
在“导言”部分,林景峰强调在研究起步阶段可能会遇到没有研究基础的问题。为了解决这个问题,需要运用各种方法进行研究。其中,Meta分析、生信分析和临床大数据分析是常用的方法。接下来,林景峰分别介绍这三种方法的具体内容和应用场景,并分享了自己的一些思考:
在进行科研工作时,将科研的选题与内容进行了宏观性评价分级,最好的科研内容可完成研究成果的成果转化价值、次一级的可实现实验价值和发表价值,最次一级的只能实现写文章和练手的价值。
认为Meta分析的“见地”(即选题和高质量实现过程)非常重要,而生信分析在不同疾病及不同疾病亚型大数据的“基因集合”等方面的研究可能存在一定的突破点。临床大数据分析可以帮助我们发现用药组合等方面的规律,甚至可能为新药研发提供参考。就如宋明理学家形容大易的表述,大数据亦有“放则周流弥六合,卷则退藏于密”之特性与要点。
来自转化医学研究室的余华博士在学术沙龙分享了最近正在做的研究——探索首发未用药精神分裂症患者的补体系统异常。
余华在这篇研究中,纳入了52例首发精神分裂症患者和52例健康对照者中,采用人类补体蛋白2-免疫学复合分析法测定了补体成分1q,补体成分3,补体4,因子B、因子H和丙哌啶的血浆补体蛋白浓度。并探索了补体成分与被试皮层厚度、逻辑记忆回忆功能的关联。
研究结果表明,首发精神分裂症患者的血浆补体成分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补体成分的增加与首发精神分裂症患者的皮层厚度变薄、逻辑记忆受损有关。本研究结果为精神分裂症炎症反应异常假说机制提供了初步的临床证据,也为精神分裂症炎症反应可能导致异常皮层厚度改变、认知功能下降(逻辑记忆损害)提供了重要依据。该研究结果提示深入全面研究精神分裂症补体系统的必要性。
文中图片均为原创
未经允许不得随意转载使用
素材来源:科教部(漆学宇)
编辑:B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