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上方蓝字关注我们
一年一度的世界睡眠日即将到来。好好睡觉是件大事,人的一生中有三分之一的时间是在睡眠中度过的。然而,当今社会越来越多人面临着睡眠问题。根据《中国睡眠研究报告2022》提示,中国居民整体睡眠发展状况不容乐观,每天平均睡眠时长逐年缩短,睡眠质量下降。2021年,64.75%的被调查者每天实际睡眠时长不足8个小时。
睡不好的背后往往隐藏着病症
坐在睡眠障碍门诊余正和主任医师的诊室,52岁的于阿姨(化名)满脸愁容。“我现在对睡眠恐惧了,一到傍晚,一看到床,我就感觉今天又是个不眠之夜,明天又没精神了。”
于阿姨已经有十多年失眠病史,早在二十多岁时,她睡眠就时好时坏。年轻时偶尔睡眠不好,她会吃点安眠药,但随着时间的推移,药物越吃越多,效果似乎不那么管用了。发展到后来,她每天担心睡不好,第二天精神不好,长久下来身体不好,对睡眠越发关注。
近一年来,她经常出现心慌、胸闷,甚至对身边的所有事开始胡思乱想:丈夫回家晚了,担心有外遇;儿子出门在外,担心出意外;总觉得自己什么都没做好……此外,随着年龄增长,于阿姨还出现了潮热、出汗等更年期症状。
余正和在问诊过程中发现,于阿姨实际上是焦虑症加重了慢性失眠。一直以来,于阿姨个性非常认真仔细,凡事总爱亲力亲为,大包大揽,但一做不好就容易焦虑。“本身焦虑的个性基础,加上处于更年期激素水平的变化,导致病人焦虑、失眠加重了。”余正和解释说。
由于此前没有接受过规范的治疗,于阿姨的各种不适症状已经越来越严重,单纯靠安眠药已经不足以改善慢性失眠。余正和于是安排她住院接受系统的治疗,一方面使用抗焦虑药帮助改善焦虑情绪,另一方面,配合放松训练和物理治疗,疏导心理,放松身心。一周后,于阿姨的失眠情况有了好转,“睡眠好了,感觉整个人轻松了许多。”
在杭州市睡眠障碍诊疗中心,因为睡眠障碍来就诊的病人,其中,约一半是因为焦虑、抑郁情绪。“长期失眠只是表象。”余正和说,一般,对于急性期的失眠,突发事件,不需要特别关注。比如考试前睡不好,是很正常的现象,短期的应激因素解决后,睡眠自然就会恢复正常,不需要医学干预。但如果对睡眠产生了恐惧,发生慢性失眠,就要引起重视,进行规范的治疗,以免对健康带来远期影响。慢性失眠会对心血管系统、内分泌系统、免疫系统等多方面造成不利影响。
吃催眠药会导致成瘾吗?
催眠药到底该怎么用?
不少人担心催眠药用多了会成瘾,所以很少有患者遵医嘱、足量足疗程用药。
余正和说,公众对催眠药主要有两种误区,一种是谈“药”色变,不敢用,一种是滥用,只要睡不好就吃催眠药,越吃越多,结果造成药物成瘾和依赖。目前,从20世纪二三十年代第一代镇静催眠药的诞生发展到现在的新型镇静催眠药,只要在医生的指导下规范使用,短期(数周内)不会成瘾,不必谈“药”色变。对于有些病人滥用药物,慢性失眠越来越严重,这类情况还要关注失眠背后的问题。
值得关注的是,“睡眠问题并非一定都是通过催眠药物来干预的。比如,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是一种由于反复较长时间呼吸停止导致睡眠连续性中断和短暂的血氧含量降低及二氧化碳含量增高的严重疾病。病人总觉得睡不好,白天嗜睡、没精神,此时如果滥用催眠药,会加重大脑缺氧,甚至发生窒息,危及生命。如果是焦虑、抑郁引起的,就要使用抗焦虑、抗抑郁药物,比单纯使用催眠药更重要。”
良好睡眠 健康之源
3月21日世界睡眠日系列公益活动预告
01
3月20日19:00-20:00
02
3月21日9:00-10:30
睡眠日义诊咨询
义诊地点:杭州市西湖区天目山路305号杭州市第七人民医院中心小花园
义诊专家:毛洪京、余正和、齐若兵、刘义、刘文娟、谢飞、尹岩、韦又丹、李洁(失眠CBT团队)
备注:专家团队将从义诊患者中,经评估挑选出5位合适的患者,免费体验“光照治疗”。
03
3月21日19:00-20:00
和你一起拨开睡眠迷雾
聊聊失眠背后的故事
毛洪京副院长将做客都市快报浙医在线视频号直播间,带来睡眠主题的科普直播,并在线回答网友问题。本次直播还将在杭州市第七人民医院视频号直播间同步推出,欢迎关注。
(活动将陆续更新,值得您的期待......)
文中图片部分来源网络
未经允许不得随意转载使用
素材来源:生活与健康、杭州市睡眠障碍诊疗中心
编辑:B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