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院动态
随着现代生活节奏的加快,工作和生活压力的增大,失眠已成为影响公众身心健康的一种常见病。那么,究竟是什么导致失眠?怎样才能摆脱失眠困扰?在近日召开的“西湖国际睡眠医学论坛”上,来自国内外的医学专家从药物疗法和心理疗法的角度,围绕睡眠障碍的现状和诊疗进行了交流和探讨。
躺在床上辗转反侧难以入眠,半夜醒来再也无法入睡,时睡时醒总是睡不踏实……今夜无眠,个中滋味,很多人都深有体会。但有些人并不把失眠当回事,或者自己干脆买些安眠药吃吃,以为就能解决问题。在由中国睡眠研究会睡眠与心理卫生专委会、杭州市第七人民医院等主办,北京纽瀚斯公司承办的第三届“西湖国际睡眠医学论坛”暨浙江省中医药学会情志病分会学术年会上,睡眠医学专家明确指出,失眠是一种严重影响公众身心健康的疾病,需要进行药物和心理的综合治疗。
失眠已成为一种影响
公众身心健康的常见病
一个人如果超过30分钟仍不能入睡,且整夜觉醒次数多于两次,或出现早醒、睡眠质量下降和总睡眠时间减少(通常少于6个小时),就要考虑可能是失眠问题。杭州第七人民医院院长张永华解释说,失眠是经常不能获得正常睡眠为特征的一种疾病,主要症状为入睡困难、睡中易醒或时睡时醒,严重者可能彻夜不能入睡。而要进行确诊,除了要对患者的睡眠时间和质量进行评估外,还要看是否有日间功能障碍。
北京大学第六医院院长陆林介绍说,按照最新制定的《中国失眠障碍防治指南》,失眠按病程分为急性失眠(病程在1个月以上)、亚急性失眠(病程在1个月至6个月之间)和慢性失眠(病程在6个月以上);按病因可分为原发性失眠和继发性失眠。其中,原发性失眠症仅仅由某些心理-社会因素诱发,无明显的原因作为直接致病原因,主要包括心理生理性失眠、特发性失眠和主观性失眠。继发性失眠症是继发于躯体疾病或其他精神障碍等原因发病的失眠症,包括由于躯体疾病、精神障碍药物滥用等引起的失眠,以及与睡眠呼吸紊乱、睡眠运动障碍等相关的失眠。
由于现代生活节奏加快,来自工作、家庭和社会的压力增大,如今,越来越多的人为失眠所困扰。2003年公布的调查数据显示,中国成人的失眠率为38.2%。2006年,一项对北京、上海、广州、天津、南京、杭州等6个城市1500名受访者的调查结果显示,57%的人在过去12个月内曾有失眠。国内临床初步的调查资料显示,普通内科门诊中至少有1/4的患者存在各种睡眠问题,在心理卫生专科和精神门诊的初诊患者中有失眠的占90%以上,并且,年龄越大发病率越高,女性多于男性。
治疗失眠症“中西合璧,各施良方”
虽然失眠的患病率呈上升趋势,但遗憾的是,这一问题在我国并未得到足够的重视。很多失眠患者对自己的病情缺乏科学的认知,延误了治疗,以至于发展成慢性的、顽固性的失眠。会上,专家呼吁出现失眠障碍要及时找专科医生诊疗。治疗失眠的总体目标是改善患者的睡眠质量,增加有效睡眠时间,消除由失眠带来的日间功能损害等。浙江中医药大学教授、浙江省中医院精神卫生科主任高静芳表示,目前,我国对于失眠的治疗有药物治疗、心理行为治疗、传统中医学治疗等,可谓“中西合璧,各施良方”。
对于失眠患者,精神科医生大多是选择镇静催眠药进行干预。目前,用于治疗失眠的第三代镇静催眠药——非苯二氮卓类药物,疗效确切,不会产生耐药性,但可能存在其他一些不良反应:如嗜睡、眩晕、头痛等。陆林教授提醒说,医生在给患者开药时,一定要向患者交代清楚药物可能出现的副作用,尽量避免药物干预带来的负面效应。
有部分失眠患者由于担心西药的副作用而选择中医治疗。有研究结果显示,中药治疗引起的副作用明显低于西药。高静芳主任表示,中医治疗失眠是以“整体观念、辨证论治”为指导思想,将人作为一个整体,宏观地去看待疾病,认为邪扰心神和心神失养是导致失眠的病理机制。总的法则是补虚泄实,调整肝脏阴阳,在此基础上辅以安神定志之法。
心理治疗可从根本上解决失眠问题
失眠的非药物治疗主要是认知行为疗法(CBT)、放松疗法和催眠疗法等心理疗法。其中,CBT被认为是慢性失眠的首选。杭州第七人民医院医学心理科主任毛洪京介绍说,CBT是通过改变患者的思维和行为的方法来改变其对失眠的不良认知,发挥其自我效能,进而改善失眠症状。主要包括认知治疗、行为干预(包括刺激控制疗法、睡眠限制疗法)和睡眠卫生教育。其中,刺激控制疗法是一套改善卧室只与睡眠相关的行为干预措施,主要适用于严重入睡困难的慢性失眠者。其具体做法为:感到困倦时才上床;不要在卧室和床上做与睡眠无关的活动;如果卧床15~20分钟不能入睡,应起床到其他房间从事简单活动,当再次感到困倦时再上床;保持按时起床;日间避免小睡。睡眠限制疗法是通过减少卧在床上的非睡眠时间,增加患者对睡眠的渴望,以提高睡眠效率,然而再根据睡眠效率选择延长或缩短卧床时间,主要适用于夜间常醒来或睡眠断断续续的严重失眠患者。
北京广安门中医院副院长汪卫东偏向于以本土化的心理疗法来解决失眠问题。他提到一个观点:“对于原发性失眠,精神与心理疾病伴发的失眠,性格特征和心理因素既是失眠的诱因,也是失眠的维持因素,因此,心理干预是治疗失眠症的关键。”他所创建的TIP模型——低阻抗意念导入性睡眠调控技术,即是让患者在一种低阻抗的状态下,根据患者的疾病心理特点灵活地选择不同疗法。具体包括睡眠外因剥离技术、睡眠环境适应技术、睡眠认知导入技术、睡眠信心增强技术、睡眠体验技术等。
在汪卫东看来,目前使用较广的药物疗法以及CBT等心理疗法,很多时候只是针对现状,并没有从根本上解决失眠问题。他把这些疗法称为“蘑菇头疗法”。而TIP模型符合中国的历史文化特点,结合了现代文化碰撞的心理需要,既解决了过去的强烈情绪体验如内隐情绪、内隐认知、内隐行为问题,还可解决环境适应问题,甚至可以改变患者的人格倾向,这才是针对失眠的治本之策。(转自健康报)